脑卒中(家庭护理)
家庭康复护理宣教:
前言:
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,尤其是头3个月内。实践证明,脑卒中在发病的半年之内,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,切不可忽视,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,尽早进行。有研究认为,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4天之内开始接受系统康复治疗,持续28天以后,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。
康复目的:
1、器官水平(身体的损伤):预防残疾的加重和改善运动、言语、认知等功能障碍。
2、个体水平(活动的受限):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。
3、社会水平(参与的局限性):使患者在精神心理上再适应,以恢复其社会活动参与能力。
康复误区:
① 卧床休息,绝对制动;
② 过度强调他人护理;
③ 关节活动不当(范围、频率掌握不当)
④ 过早下床强行行走
抓住时机,及早康复。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训练,以预防和改善肌肉关节挛缩,防止出现误用综合症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。
康复措施:
1、当患者病情稳定,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患侧肢体的屈伸、内旋、外展等被动运动,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~2次,每次20~30min,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,如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,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,训练患者自主翻身,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,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,行走训练等。
2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 常生活能力训练,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,如:投球、拨算珠、套圈、搭积木、抓木钉、沙板磨等,以及训练穿脱衣服,使用餐具。
家庭基础护理:
(一) 心理护理
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瘫痪在床、行动不便,需要别人照顾,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,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,易产生自卑、焦虑等心理反应,严重者有自杀倾向。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治疗及康复。因此,病人家属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,及时开导,交流谈心,使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,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,亲情的呵护是心理康复的必要条件。
(二) 体位护理
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预防骨骼肌畸形,预防褥疮,预防循环功能异常。体位护理工作主要有:
1. 患者房间的安排布置;
2. 患者仰卧位;
3. 患者健侧卧位;
4. 患者患侧卧位;
5. 患者在床上与轮椅坐姿
1、房间布置
为避免偏瘫患者患侧感觉障碍加重,必须创造条件使患侧受到最大刺激。
1. 房内电视机、床头柜应摆放在患者患侧,以吸引患者将头转向患侧,避免患侧忽略。
2. 家属、陪人应站在患者患侧与其交谈及握手,以提供更多的刺激。
2、仰卧位
1. 双侧肩关节:抬高向前,固定于枕头上,预防后缩
2. 患侧上肢:固定于枕头上,保持伸肘,腕背伸,手指伸展
3. 患侧臀部:固定于枕头上,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
4. 患侧下肢:下肢伸直,膝下可置一小枕;踝关节须保持90度,以免引起足下垂。
2. 患侧上肢:患肩前伸,将患肩拉出,避免受压和后缩,肘关节伸直,前臂外旋
3. 患侧上肢:患肩前伸,肘、腕、指各关节伸展,放在胸前的枕上和躯千呈100度角
帮助患者建立排便规律,消除或减少由于二便失禁造成的难堪,预防因便秘与大便失禁导致的并发症,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脑血管病容易复发,发病次数越多,病情越重,后遗症越重。因此,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尤为重要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,脑血管病患者伴发这些疾病时,应该积极治疗。
1. 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,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,最好自备血压计。
2. 坚持服用降糖药,定期复查血糖及尿糖。坚持服用调节血脂药物。
3. 脑梗死患者,应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肠溶阿斯匹林等。(需遵医嘱进行)
由于偏瘫患者伴有认知障碍,意识障碍,躁动,肢体活动障碍,视力受损等功能障碍。容易出现压疮、坠床、跌倒、烫伤及搬运意外等,家属需格外留心此类情况的发生。